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就是要發(fā)揮匯率的杠桿調節(jié)作用。而所謂杠桿調節(jié)作用應該表現為,人民幣越升值,買外匯的越來越多、賣外匯的越來越少。隨著人民幣匯率由單邊下跌轉為雙向波動,今年以來,不論人民幣匯率是急漲還是快跌,都沒有影響到匯率價格調節(jié)作用的正常發(fā)揮。
一季度,人民幣匯率加速升值,累計升幅近4%,在境內市場上卻未引發(fā)升值恐慌。當期住戶和企業(yè)分別新增外匯存款41億和140億美元;銀行代客收匯結匯率(即銀行代客結匯/代客跨境外幣收入)為62.0%,環(huán)比回落0.4個百分點,付匯購匯率(即銀行代客購匯/代客跨境外幣支付)為63.8%,回升2.0個百分點。這顯示人民幣匯率杠桿調節(jié)作用正常發(fā)揮,即匯率越升值,買外匯的越來越多、賣外匯的越來越少。
4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快速回調1%以上,在境內市場上也沒有引發(fā)貶值恐慌。4月23日到5月18日,美元指數累計上漲3.7%,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下跌886個基點,跌幅1.4%,其中收盤價相對中間價偏強,總計負貢獻331個基點。收盤價總體偏強顯示,在美元指數強勢反彈、人民幣匯率下跌的情況下,境內市場情緒穩(wěn)定。收盤價偏強還推高了人民幣匯率指數,同期CFETS指數升值0.9%。與此同時,境外人民幣匯率交易價CNH相對境內人民幣匯率交易CNY總體偏強,CNH較CNY偏升值的交易日占到整個交易日的66.7%,顯示近期人民幣匯率回調在境外也沒有刺激做空情緒,反倒是CNH偏強抑制了CNY下跌,并有可能吸引市場主體更多到境內結匯、境外購匯。據統(tǒng)計,4月份,銀行即遠期結售匯順差218億美元,上次順差為2017年8月;銀行代客收匯結匯率69.7%,高于一季度平均62.0%的水平,付匯購匯率63.1%,低于一季度平均63.8%的水平。
外匯市場繼續(xù)呈現逢高(人民幣貶值)賣出、逢低(人民幣升值)買入的特征,顯示市場預期分化,這有助于央行退出外匯市場常態(tài)干預,國際收支呈現出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一順一逆”或者“一逆一順”互為鏡像關系的自主平衡格局。今年一季度,經常項目逆差282億美元,但資本項目(含凈誤差與遺漏)順差544億美元,剔除估值影響的外匯儲備資產增加266億美元;前4個月,銀行即遠期結售匯逆差9億美元,同比下降98%,央行外匯占款增加238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為較多下降。
其實,類似情形在2012年和2014年也發(fā)生過。當時,人民幣匯率由單邊升值轉為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國際收支也由前期較大順差形式的失衡轉為基本平衡。這表明當前政策和市場環(huán)境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是可行也是有效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2012年和2014年的自主平衡都是在沒有采取額外管制措施下實現的。2017年以來,則是隨著外匯形勢趨穩(wěn),監(jiān)管政策(包括宏觀審慎和資本管理措施)加速回歸中性。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