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行疊加“寬信用”政策效應影響,8月信用債買盤增加。最新公布的上海清算所債券托管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8月末,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jù)托管余額分別上升417億元、708億元和1298億元。商業(yè)銀行和券商成為增持主力軍,前者偏好短期信用債,后者則加倉中長期信用債。
8月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引導部分資金開始流向信用債,一系列“寬信用”措施也提升了市場信心。不過,目前來看,機構的風險偏好仍然較低,對信用債配置呈分化態(tài)勢。
大行“開閘”增配信用債
觀望已久的銀行配置力量,在8月開始逐步發(fā)力信用債。上清所數(shù)據(jù)顯示,8月份商業(yè)銀行增持短融295億元至767.45億元,達到近20個月以來的最高倉位。其中,國有大行為增持主力軍,8月末持有量達362.9億元,為近27個月以來的最高倉位。
“現(xiàn)在回購利率低,回購市場的錢融不出去,即便融出了收益也不高。相比之下,信用債尤其是短融、超短融成為可以考慮的品種,也借此機會調整短端資金配置結構?!币患夜煞菪薪鹑谑袌霾總灰棕撠熑藢τ浾弑硎?。
8月份,資金利率倒掛格局初現(xiàn),貨幣市場利率一度低于政策利率,創(chuàng)下2016年以來新低。在寬利率環(huán)境下,“從配置交易角度來看,信用債是差中選優(yōu)的結果。”一家國有銀行資產管理部債券交易處人士告訴記者,近期有增持信用債,但量不是很大。
除了“寬貨幣”環(huán)境的倒逼,“寬信用”措施陸續(xù)出臺,也對機構加倉產生催化作用。7月份,人民銀行窗口指導部分銀行,將額外給予中期借貸便利(MLF)資金,用于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
“我們也收到了相關配置指導,任務量當月基本完成。不過,這不是決定銀行配置的主導因素,因為人民銀行是對資產負債部門進行窗口指導,再由資產負債部對金融市場部指導,進行銀行內部的資金調配,仍需要滿足其他考核指標。這會起到信心提升作用,但很難通過這個來扭轉整個市場?!鄙鲜龉煞菪腥耸勘硎?。
從資金端來看,“理財細則的相對松口,引發(fā)銀行存量資金進行回補配置?!鄙鲜鰢行腥耸勘硎?,除了對存量信用債到期續(xù)作,新增資金量也開始增持一些信用債,這成為8月增持的原因之一。
券商也在8月份大幅加倉信用債。相對于銀行較為保守增配短期信用債,風格更為激進的券商主要買入期限更長的中票,當月增持額達到181億元,超過國有行的增持量。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