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4日“新三板+H”第一股君實生物赴港上市,當天君實生物新三板的股價和市值均低于港股。如今,君實生物港股上市已有近兩個月,情況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其在新三板的市值已經(jīng)反超港股市值。而進入2019年,“新三板+H”的推進速度明顯慢了下來,讓業(yè)內(nèi)頗感意外。
君實生物:從溢價到折價
2018年12月24日,君實生物正式在香港聯(lián)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其港股證券簡稱為君實生物-B,證券代碼為01877.HK。作為純正的“新三板+H”第一股,君實生物在新三板和香港市場的股價對比十分直觀。
2018年12月24日,君實生物-B以23.5港元的價格開盤,較其發(fā)行價高開超過20%。在當天的半個交易日里,君實生物-B大漲22.55%,當天收盤價為23.75港元/股,按照當時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20.92元/股。
與港股的火熱相反,當天君實生物在新三板的股價大跌8.59%,收盤價為19.57元/股。君實生物-B的港股價格比君實生物的新三板價格高出約7%。
不過,這種情況并沒有持續(xù)多久。2019年以來,君實生物-B出現(xiàn)持續(xù)下跌,截至2月13日其收盤價為21.30港元/股,按照最新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18.34元/股。
同期君實生物在新三板的股價保持了相對平穩(wěn),2月13日其收盤價為19.12元/股,已經(jīng)超過君實生物-B的價格。
從市值來看,以2月13日新三板的收盤價計算,君實生物的港股市值出現(xiàn)了從溢價到折價的轉(zhuǎn)變。
匯量科技:港股更具參考意義
與君實生物的“新三板+H”模式不同,赴港上市的匯量科技是新三板掛牌公司匯量股份的間接子公司。
2017年,匯量科技的營業(yè)收入達17.9億元,占同期匯量股份總體營業(yè)收入22.5億元的79.6%。因此業(yè)內(nèi)有觀點認為,匯量科技在港股上市,可以大致等同于匯量股份在港股上市。
匯量科技于2018年12月12日在香港聯(lián)交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為01860.HK。匯量科技的發(fā)行價為4港元/股,當天其收盤價為3.99港元/股,首日即出現(xiàn)破發(fā)。
在這以后,匯量科技股價整體處于下跌狀態(tài),大多數(shù)時候低于4港元/股。2019年2月13日,匯量科技股價收于3.79港元/股,按照最新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3.26元/股。其市值為58.2億港元,按照最新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50億元。
市值方面,2018年12月,匯量股份在新三板恢復轉(zhuǎn)讓后股價出現(xiàn)明顯下跌,其最新市值僅有11.4億元,已經(jīng)遠遠低于港股市值。不過,由于匯量股份在新三板的成交并不活躍,且考慮到市場因素,匯量股份的新三板市值并不具備太大的參考價值。
對于匯量股份的100多名股東而言,其持有的股票雖然不能直接到港股市場交易,但匯量科技在港股的市值對他們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guān)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