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書名:這個時代的審美
作者 李蕾 (編著) 譯者
定價:49.0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8.9
ISBN 978-7-5518-1894-0
[內(nèi)容簡介]
《這個時代的審美》首先是一部定義時代審美的人物紀錄片。李蕾通過訪問各領(lǐng)域的大咖對于這個時代與美的看法,圍繞“時代變遷下的多元化審美態(tài)度”“審美的養(yǎng)成”“重新定義時代與審美,不是純精神層面,還有技術(shù)層面”“反對對網(wǎng)紅臉的盲目追風(fēng)”等話題,旨在重新定義具有力度的時代精神及審美風(fēng)范。在本書中:
文化學(xué)者馬未都將大眾審美分成通俗的四個層次;攝影師肖全用鏡頭捕捉楊麗萍和三毛的高級美感;陸川談?wù)撘粋€導(dǎo)演的審美與電影氣質(zhì)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六神磊磊解析金庸小說及唐詩中的美學(xué);姬十三回憶為了讓科學(xué)走進大眾審美而做出的努力;陳煥然從醫(yī)美行業(yè)的角度分析審美標準和趨勢;梅派第三代男旦傳承人胡文閣賞析京劇的藝術(shù)之美。
……
這是13位來自不同領(lǐng)域、獨一無二的、對審美有發(fā)言權(quán)的人。
他們被看見,被懷念,被記錄下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安慰。
[作者簡介]
李蕾,作者、主持人、聲優(yōu)培訓(xùn)師
曾任陜西衛(wèi)視《開壇》、CCTV《1起聊聊》、上海電視臺《風(fēng)言鋒語》主持人,曾獲“金話筒”獎提名、年度媒體新銳人物獎。微信公眾號“美的專業(yè)主義”創(chuàng)辦人,《李蕾聲優(yōu)課》《聲音小明星》等知識付費課程導(dǎo)師
。已出版《鋤禾》《妖祥門》《藏地情人》《美是步履不?!返取?/p>
[各方推薦]
審美永遠變幻無常,你只需要懂得這個時代的審美?!?馬未都
美,需要被審,也需要自審。感激李蕾分享她對美的嗅覺和感悟?!?鄔君梅
多年來,李蕾以提問與傾聽的方式來探尋時代之精神,這本書是她最近的一次展現(xiàn)。——許知遠(作家、單向空間創(chuàng)始人)
李蕾是我很欣賞的媒體人。她說:“美和審美一樣,都需要后天教育?!边@兩年來她一直在思考“何為美”,并重新定義美,矯正錯誤的審美觀?!稚伲ㄊc讀書創(chuàng)始人)
因為沒有審美,我們過去造的無數(shù)丑陋的房子,將來要被推倒——僅此一項,就造成了多么巨大的浪費?!拔覀冞@個時代的審美”,需要李蕾這樣的傳播者和推動者?!鞙ㄒ粭l 創(chuàng)始人)
我覺得最好的美是多元。小昭有小昭的美,黃蓉有黃蓉的美。把“美”的標準變單一是很怕的。李蕾這本書就很美,也很多元,比如一本講美的書里居然有我。都來看看這本美美的書吧。——六神磊磊
說真的,有時候我會絕望的想:這是一個審丑的時代吧?最熱門的、被大眾追捧的都是我看不懂的。我倒想聽李蕾心目中的藝術(shù)家們說說,這個時代的審美是什么?!w子琪
骨子里的美叫氣質(zhì),修為里的美叫涵養(yǎng),兩者都超越時代。假如你看不懂,推薦讀《這個時代的審美》?!?素黑
審美是一生的修行,《這個時代的審美》讓我們一起認識美,發(fā)現(xiàn)美,享受美?!倬畼?/p>
我覺得這個時代缺乏的就是自我選擇的能力和容納自我選擇的氛圍。美到底是什么?每個人恐怕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在這個無論哪個領(lǐng)域都有鄙視鏈的時代里,有幾個人敢把如此私人的事情表達出來?我們害怕和別人不一樣,不一樣就好像被時代拋棄了一樣。像我這樣的慫炮是不敢的。感謝李蕾,她說出了她的獨一無二,也給了我等懦夫說出自己審美觀念一些勇氣?!畎?/p>
[目錄]
序
馬未都: 美沒有標準,也沒有共識 01
肖全:時代與美的記錄者 19
田沅:寄居幕后,在這個充滿假象的時代 37
鄔君梅:漂在好萊塢的上海女人 53
陸川:一個導(dǎo)演的自白 69
李泉:我對音樂,貪得無厭 87
蔣瓊耳:創(chuàng)造有溫度的美 103
葉蓓:把青春唱給你聽 119
六神磊磊:金庸教我的審美 137
姬十三:讓科學(xué)走進大眾審美 153
馬曉暉:帶著二胡走世界169
陳煥然:醫(yī)美行業(yè)的科學(xué)狂人185
胡文閣:我是梅派第三代男旦傳承人203
[序言]
美一旦被喚醒,就像暴君。
二戰(zhàn)時期,人們連黃油和面包都吃不上,買不起絲襪,就在小腿上畫一條黑線。
《南方周末》采訪林青霞,問她什么樣的男人有魅力。林青霞說:“有一次,我看到杜可風(fēng)在看他拍的菲林,非常專注,他長得并不好看,哇,當一個男人專注于他很熱愛、很擅長的事,那種神情和氛圍,就會產(chǎn)生一種美?!?/p>
當年作家木心在牢獄里,污水遍地,每天吃酸饅頭和發(fā)霉的飯菜,晚上,他找來一張白紙,畫上黑色琴鍵,在這無聲的鍵盤上彈奏莫扎特和肖邦。
我想,從來沒有人能夠?qū)γ烂庖甙伞?/p>
它并不專屬于有才華的人,也不寵愛偉大的人,只要你活著,總有一些瞬間,會讓你的心猛跳一下,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壯闊,你我都一樣。
2016年,我開始拍攝《這個時代的審美》,中國第一部記錄時代審美的大型人物紀錄片。好多人問我:你為什么要干這件事兒?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唯一能確定的是:這件事兒很貴,它幾乎花光了我的錢,一絲一縷,散盡了我手腳里的力氣,但我就是忍不住。
你有過那種感受嗎?如果喜歡一樣?xùn)|西,無論它是手藝、姑娘、金子,或是別的什么,一旦你真心喜歡了,吃飯走路都會惦記,逮住機會就想碰一碰,肯下笨功夫,完全不計較時間,也不在意別人是不是理解。
這是一個人的修行。
在巍峨的山上,我曾經(jīng)看到工人們雕刻佛像,石屑迸飛,如同大雪彌漫,漸漸顯示出心中愛慕和熟悉的輪廓。從那時候起,我堅信每個人都有難以放棄的渴望。不管你愿意,還是不愿意,你總想重塑自己,過上另外一種生活,遇見未知的世界,我把這種渴望稱為“少年氣”。
只是隨著時光流逝,少年慢慢被磨平了棱角。
每一次妥協(xié),每一次茍且,都把我們變得更加平庸。在和生活的全部戰(zhàn)爭中,我們所獲越多,越接近遇難者。
我一直想知道:那些從未被滿足的心愿,從未成為的人,是隨著時光一去不返了,還是它根本沒有離開,只是睡著了?
我認識一個男人,他堅持使用一款諾基亞手機,屏幕已經(jīng)被摔得四分五裂,再也找不到地方修復(fù)。他撫摸那些裂痕,就像一個盲人用手指撫摸無法相見的愛人面頰。這傷痕累累的不屈服,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我只是覺得,那很憂傷。
所以,《這個時代的審美》是憂傷之作。
這本書,是我的心愛之書。
我的確是這么認為的: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作品,而是每個人心底那個被現(xiàn)實冰封的少年,它不肯屈服,促使我們認出彼此,在這個時代里相遇。
事情要從2016年8月說起,確定要拍這個紀錄片,小伙伴們都很興奮。我們的設(shè)想是:找到華語圈最具代表性的五十個人,認真聊聊這個時代的美和審美。我和制片人藤井樹各自拿了一張白紙,在上面寫名字,列出心目中最合適的拍攝對象。要求是:有知名度,有影響力,對美有研究,還要能上鏡。兩人埋頭一通狂寫,然后把這些名字擺在一起,就這么開始了。
這些人的身份很復(fù)雜:收藏家、作家、歌手、演員、設(shè)計師、漫畫家、攝影家、科學(xué)家、企業(yè)家……即便放在同一本書里,也個個有樣子,個個不一樣,絕不能混搭。
我愛這本書,因為我和書中每個人的想法都被盡情披露了。我們敢有自己的議論和見解,這些想法可能極為抽象,不接地氣,也不怕爭議和惹禍。一旦人決定說真話、說人話,誰還顧得上是不是接地氣呢?這正是我對他們懷有感情的原因。
和小說不同,這本書沒什么故事和懸疑。你打開它,就看見一個人在坦白,在光天化日下制造問題,貢獻作品。他們交代自己在做什么,在思考什么,想要留下什么。你可以隨時拿起來翻看幾頁,也許只有一個句子是你喜歡的,那就值得躺在床上看幾頁。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時代終究也不是一個多壞的時期,總有一些有趣的東西,讓人感受到人生是浪漫的。
一本書誕生后,就會擁有自己的命運。
雖然我很了解這個規(guī)律,但老實說,我還是有點小小的渴望,渴望這本書就像一個掛在書架上的鐘表。也許你現(xiàn)在毫不留戀的時間,在多年以后,會成為一個懷想。
希望有那么一天,你會從書架上拿起它,就像對著時間許愿:大鐘,讓我們回到那個時代去看一看吧。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因為我們對于過去的懷念是深刻的。
必須要說明的是:讓我念念不忘的,絕不是千百年前。
和那些不屬于我們的時代相比,我更在意自己經(jīng)歷過的時光?,F(xiàn)在想起十幾二十年前,我恨不得懊惱地哭一場,有些事、有些人像錯誤一樣不可補救,但我回不去了。我嫉妒一朵雪花,因為它可以重返大地。
在某些低落的時刻,我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憎惡這時代,想要逃避它,想要反抗它,想只要迷人,不要吃苦。盡管這些低落時刻并不持久,可它很難熬,喝酒、跑步、工作甚至愛情都沒什么用。也許,愛情有一點點用。當我站在低谷里愛著別人,終于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是那么不容易、那么有限。
是在一個又一個希望破滅之后,我才真正開始熱愛這個時代。和同時代的人在一起,就沒有幻覺,也沒有東西可以隱藏。我們呼吸同樣的空氣,飲用同樣的水,使用這個時代的語言,同樣的月光照耀在我們手臂上。因此我們的對話可以像一把鋒利的刀,直接劈開心底的想法,這是活在老遠以前的人無法分享的。
一個人不能脫離他的時代,就像不能沖破他的皮膚一樣。當死亡帶走一切,時間結(jié)出的果實依然熠熠生輝,在皮膚上現(xiàn)形。那些獨一無二的人被看見,被懷念,被記錄下來,這是唯一的安慰。
感謝所有接受我拍攝和訪問的朋友們,以及這部紀錄片的制片人藤井樹,他們不僅付出了寶貴的時間,還對我寄予了盲目的信任。還有我團隊里的小伙伴,他們大多是90后,常常做出混亂和大膽的評價,讓我不敢衰老。最后是騰訊紀錄片頻道首播了這檔節(jié)目,并且告訴我點擊率還不錯,我說要和他們喝場大酒,但并沒有實現(xiàn)。還有上海朵云軒的路燕女士和楊中耀先生,是他們促成了這檔紀錄片的院線放映。第一場首映禮,現(xiàn)場277個座位,后臺索票的超過三千人,馬未都先生問我:能換個大點的地方放映嗎?我說不能,那是我第一次拒絕他,感覺很爽。
關(guān)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