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補貼退坡影響,虧損或盈利下降已然成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車行業(yè)的寫照?!蹲C券日報》記者查閱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6月份,我國銷售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4463輛,同比下降50.84%,環(huán)比5月凈減7600輛,降幅為63.19%。
然而,日前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汽車”)發(fā)布2018年半年度報稱,公司上半年銷售新能源客車5860輛,同比增549.67%,上半年凈利7919萬元,同比增長106.41%。
事實上,金龍汽車之所以能夠成為銷售榜單中唯一實現(xiàn)大幅增長的客車企業(yè),主要源于公司去年同期慘淡的市場表現(xiàn)。
記者了解到,其子公司蘇州金龍作為此前被處以最大罰單的騙補客車企業(yè),2017年上半年僅銷售3輛新能源客車,廈門金龍及廈門金旅受其影響,上半年銷售分別僅為478輛和491輛。
近半市值補貼款助“回血”
資料顯示,金龍汽車旗下蘇州金龍2016年被重罰,不但被追回補貼資金,累計罰款7.79億元,同時還被取消中央財政補助資格。受此影響,2016年金龍汽車營業(yè)收入和利潤雙雙滑落,營業(yè)收入同比減少18.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從2015年的5.35億元驟降至虧損7.19億元,降幅高達234.26%。
然而,2017年4月1日,金龍汽車竟意外的收到了數(shù)額不菲的新能源車補貼款。當日公司發(fā)公告稱,公司控股的3家子公司近日各收到一筆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合計近43.97億元。事實上,彼時金龍汽車市值也不過89億元,近44億元的補貼款幾乎占到了公司市值的一半。
也正是憑借巨額補貼的強刺激,2017年盡管金龍汽車營業(yè)收入仍難扭頹勢下滑18.75%至177.36億元,但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大幅增長166.64%至盈利4.79億元。
然而,此次金龍汽車對這3筆補貼收到時間的披露卻令投資者心生疑竇。記者注意到,有金龍汽車投資者在股吧就提出質(zhì)疑稱:2016年12月份金龍汽車就已經(jīng)收到了2筆合計27.93億的補貼款,為何沒有及時披露,而是選擇在3個多月后公司發(fā)出預虧公告時才披露?
此外,同為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為何蘇州金龍的16億元補貼款又晚于27.93億元補貼款近4個月?
有汽車證券分析師表示,有些公司傾向于在熊市或存在明顯利空時有意釋放差的業(yè)績用意做低利潤。等到市場好轉再集中釋放出來,制造業(yè)績大增的效果,進而抬高股價。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