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土耳其里拉暴跌引發(fā)了全球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南非蘭特、巴西雷亞爾、阿根廷比索等新興市場貨幣也普遍面臨貶值壓力。各國政府紛紛出手,采取一系列措施穩(wěn)定外匯。
中國香港金管局15日凌晨在市場拋出美元買入21.59億港元;印尼央行15日將指標七日逆回購利率調高25個基點至5.50%;阿根廷央行選擇將基準利率上調5%;土耳其15日大幅上調針對某些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
華創(chuàng)宏觀團隊對中國財富網記者表示,土耳其的外債中有超過60%的貸款來自歐洲。因此市場擔心土耳其里拉的暴跌會增加歐元區(qū)銀行的壞賬風險,從而拖累了歐元走勢。在美元指數(shù)的貨幣籃子中,歐元占比57.6%,對美元走勢有引導性作用。
業(yè)內人士分析此次危機對世界經濟影響有限,1998年的金融危機不會重演。從土耳其基本面的分析來看,其短期貨幣風險和長期經濟風險都較為突出。短期來說,外債/總儲備為407.17%,短期外債/總儲備為166.91%、經常賬戶/GDP 為-5.53%,中長期指標,財政赤字/GDP為2.29%、私人部門信貸/GDP的84.9%、失業(yè)率10.54%、通貨膨脹12.8%,這些指標表示土耳其和其他新興市場相比,風險排名靠前。
“危機的根本內在原因是土耳其高風險的經濟模式,外部導火線是美土政治決裂、特朗普增加關稅和美聯(lián)儲加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張瑜表示。在她看來,高外債和高度依賴外資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危機重重;而另一方面,新興市場抗風險能力近年來明顯增強。從外儲的資產和負債屬性角度來分析,負債性下降,資產性在增強。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外債/外儲的比例由1997年的489%,、2014年的223.40%,下降至2016年的220%。
張瑜認為,2017年受益于全球貿易增長,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有所修復。并且,此次美元是階段性反彈而非反轉。無獨有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近日文章中提到,土耳其經濟體相對較小,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經濟基本面總體健康,而新興市場儲備足以應對這場危機。新興市場貨幣急劇貶值對全球金融市場存在負外溢效應,但相對有限;需要引起投資者重視的是,這些“危險貨幣”可能會通過情緒傳導和風險外溢影響全球金融市場。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