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網訊(田欣鑫 陳馨怡)“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即便情況較為穩(wěn)定的中等收入人群,也會“因病致貧”,稍有健康風險便落入貧困的行列。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報告顯示,全國平均每分鐘有7人被確診為癌癥,4人因癌癥死亡,一系列數據背后是國人難以承受的大病之重,平均30萬元左右的治療費用更是戳到國民生存的痛點。
作為國民必備的重疾險,尤其是保費更低、杠桿更高的定期重疾險,不但能彌補因疾病導致的醫(yī)藥費用不足,還能讓家庭免受“災難性支出”打擊。如何配置適合自己的定期重疾險?購買多少保額的產品才能有效防范風險?投保定期重疾險有哪些注意事項?
中國財富網近期推出系列報道,就人身保險系列產品的選購指南,邀請“人身保險產品月度排行榜(消費者推薦)”上榜險企釋疑消費者備受關注的問題。本期采訪了昆侖健康保險信息技術總監(jiān)、互聯網中心總經理李立宇,以及昆侖健康保險互聯網保險中心產品處副經理孫晨峰,就定期重疾險的相關問題作出解答。
(昆侖健康保險信息技術總監(jiān)、互聯網中心總經理李立宇)
定期重疾險有何優(yōu)勢:
解決治療、康復費用+彌補收入損失
重疾險是針對一些常見的重大疾病所給付的保障,按保障期限劃分為定期重疾險和終身重疾險。定期重疾險是在固定的期間內提供保障的重疾險產品,固定期間可以按年數確定,如20年、30年,也可以按被保險人年齡確定,如保障至60歲、70歲等。
相對于醫(yī)保、壽險、意外險來說,重疾險有自己獨到的優(yōu)勢。李立宇解釋,醫(yī)保是費用補償型的保險,實行報銷機制,而重疾險是定額給付,即只要被確診為合同約定的某種疾病,保險公司就會賠付約定的保額,且賠付的費用由被保險人自由支配,可以用作醫(yī)療費用,也可以用作后期理療康復以及補償生活開支等費用。
壽險和重疾險的標的不一樣,壽險以個人生命為標的,要在被保險人身故(或全殘)后,保險公司才按照約定的金額賠償保險金。壽險主要是對家庭的保障,而重疾險更多是對自己的一個保障。
孫晨峰表示,意外險一般以意外身故或意外傷殘作為給付條件,針對的是意外風險,與重疾險針對的健康風險不太一樣。不過,重疾險和意外險可以形成非常好的互補。
如何配置定期重疾險:
不同階段人群配置不同類型產品
對于定期重疾險的配置問題,李立宇表示,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收入較低,消費能力也較弱,因此更適合配置消費型的定期重疾險,可以用較少的保費換取更高的保障,例如昆侖健康推出的“健康?!碑a品,價格較低,保障也較全面。
但由于消費型定期重疾險退保時現金價值返還相對較少,所以對于中年人,或者收入較高人群,可以考慮配置儲蓄型重疾險,這類產品在保障重疾的前提下,一般還會有足額的身故保障,提前退保也有相對較高的現金價值返還。
根據中國財富研究院日前發(fā)布的《2018年中國人身保險產品研究報告》建議,定期重疾險越早購買越好,因為越早購買保費越低、保障期間越長,對消費者而言產品性價比越高。且在身體狀況良好時購買,保險公司的承保程序相對簡單,而當身體的某些指標不合格時,很可能帶來保險公司的加費、拒保和除外等非標準化處理。
應購買多少保額的產品:
50萬元左右才能有效防范風險
對于需要配置多少保額的定期重疾險才能有效防范風險的問題,李立宇表示,保額與將來治療重疾所需花費相關,一般重大疾病所需的治療費用為30萬左右,所以保額在30萬左右,或者更高一點才能覆蓋風險。因為考慮到投保人患重疾后可能有1至2年不工作的時間,這部分的生活費用也需要得到保障,所以配置50萬左右的定期重疾險才能有效防范風險問題。
孫晨峰補充表示,如果預算不足又想有充分的保障,可以考慮先買低一點保額的終身重疾險,再補充一個定期重疾險,讓保障更充分。
《2018年中國人身保險產品研究報告》向消費者提供了一個簡單的配置原則,即保費支出占年收入的10%,保額是年收入的10倍,也就是“雙十原則”。若以家庭為單位考慮,在家庭、個人財務信息不完整的情況下,推薦保額為家庭年收入的 3倍至5倍。
如何選擇不同種類的定期重疾險:
覆蓋疾病種類不應成唯一選擇標準
現在市面上在售的重疾險有覆蓋疾病種類越來越多的趨勢,且由于保障病種數量增多,保費也越來越高昂。孫晨峰指出,其實監(jiān)管機構對重疾險覆蓋的疾病種類規(guī)定的25種已占到重疾發(fā)生率的95%左右,所以消費者不應盲目依據病種數量來選擇重疾險,更不能將包含的疾病數量當成選擇產品的唯一標準。
李立宇表示,在經濟富裕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購買更多保障范圍的產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應綜合考量。
配置定期重疾險有哪些注意事項:
選擇等待期短的產品、認真閱讀健康告知
孫晨峰提醒,投保定期重疾險一定要關注產品的相關要素,比如等待期,定期重疾險的等待期一般為90天或180天,可優(yōu)先考慮等待期較短的產品。另外還要關注保險責任,這一塊是各個產品之間最大的差異所在,例如包含輕癥的數量、賠付次數、賠付比例等,消費者都應該仔細了解。
還有就是責任免除,各個重疾產品在責任免除方面的差異不會太大,但這部分是最容易產生后期理賠糾紛的地方,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也應該仔細閱讀條款。最后,消費者還應該關注保險公司的服務能力、償付能力、賠付時效等方面。
李立宇指出,健康告知也是消費者必須要注意的內容,因為健康告知里面涉及很多投保條件,若不滿足相關條件,則不能投保。消費者需要對照健康告知和自身的健康狀況是否匹配,匹配才能投保。
定期重疾險還有哪些優(yōu)化的地方:
產品設計化繁為簡、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目前市面上定期重疾險的種類繁多,消費者選購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李立宇建議,首先,保險公司應該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提供一些簡單實用、保障全面的產品。對此,孫晨峰也表示,保險公司應該在產品設計方面化繁為簡,從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推出對消費者友好的產品。
其次,李立宇建議,目前很多重疾險產品還只停留在純保險的層面,希望未來能夠提供一些健康管理方面的服務,被保險人可以通過這些服務降低患病風險,同時也能降低保險公司的賠付比例,達到雙贏的效果。
附:重疾險選購指南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