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微信里點“發(fā)現(xiàn)”,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中國樓市大招!房改已從深圳先行,確定四成商品房+六成人才房保障房,來看六大關鍵
被稱為先試先行的深圳房改,終于正式落地了!
來看四大核心要義:
一是從2018年起,在新增居住用地中,確保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用地比例不低于60%,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應只有40%,保障和人才住房將覆蓋絕大部分人才和中等偏下收入居民。
二是同時在新出讓居住用地中提高“只租不售”用地比例。到2035年,深圳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共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于100萬套。
三是明確八大供應主體。
四是確立貨幣補貼政策,包括面向符合條件的基本住房保障對象發(fā)放住房租賃補貼;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發(fā)放人才安居補貼;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實施購房貸款貼息等方式。
經過1個多月的征求意見,深圳最終版的《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正式發(fā)布。
券商中國記者看到,此次最終的意見和征求意見稿總體思路相同,意味著,未來18年(2018年至2035年)深圳的住房發(fā)展的大方針出臺,有業(yè)內把此次政策解讀為深圳的“二次房改”。
重點一:完善住房規(guī)劃和用地供應機制
意見明確,堅持住房供應與需求總量相適應、居住用地面積和比例與住房建設規(guī)模相適應、產業(yè)發(fā)展與住房布局相適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與住房建設供應相適應,分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實施,并根據(jù)住房需求變化,對規(guī)劃進行綜合評估、滾動調整、及時優(yōu)化。
完善住房用地供應機制,適當提高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設用地總量中的比例和開發(fā)強度,明確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的用地指標和空間布局,公共租賃住房用地應保盡保,優(yōu)先安排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用地,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嚴格控制大戶型高檔商品住房用地。
從2018年起,在新增居住用地中,確保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用地比例不低于60%,同時在新出讓居住用地中提高“只租不售”用地比例。
實行軌道交通車輛段上蓋及其站點一定范圍內的居住用地用途控制,主要用于建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重點二:新增各類住房共170萬套
2018年至2035年,深圳住房發(fā)展的主要目標是:
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共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于100萬套。
第一階段(近期),2018—2020年建設籌集各類住房42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不少于25萬套。
第二階段(中期),2021—2025年建設籌集各類住房45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不少于25萬套。
第三階段(遠期),2026—2035年建設籌集各類住房83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不少于50萬套。
重點三:明確八大供應主體
1、以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為主,提供市場商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
2、以住房租賃經營機構為主,提供各類長租公寓。
3、以市、區(qū)政府(含新區(qū)管委會)為主,提供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4、以人才住房專營機構為主,建設籌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5、支持社區(qū)股份合作公司和原村民,通過“城中村”綜合整治和改造,提供各類符合規(guī)定的租賃住房。
6、支持企事業(yè)單位利用符合規(guī)定的自有用地或自有用房,建設籌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7、支持各類金融機構,采取直接投資、融資等方式,建設籌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8、支持社會組織等各類主體,建設籌集具有公益性質的各類住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重點四:六大保障渠道
意見明確多渠道保障未來市民住房需求。
1、增加建設用地,實施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住房開發(fā)模式,突出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和深汕特別合作區(qū)等區(qū)域建設大型安居社區(qū)。?
2、盤活存量用地,加大棚戶區(qū)改造力度,推進已批未建用地、社會存量用地、征地返還用地等開發(fā)建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3、利用招拍掛商品住房用地、城市更新和產業(yè)園區(qū)等配建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4、盤活各類存量用房,推進社會存量住房租購。
5、實施公共設施綜合開發(fā),通過軌道交通車輛段和停車場、公交場站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綜合開發(fā)建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6、開展城際合作,落實粵港澳大灣區(qū)戰(zhàn)略,推動建立都市圈城際住房合作機制,結合軌道交通和產業(yè)布局,在臨深片區(qū)開發(fā)建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重點五:確立貨幣補貼政策
面向符合條件的基本住房保障對象發(fā)放住房租賃補貼。
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發(fā)放人才安居補貼。
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實施購房貸款貼息。
探索采用住房租賃券的形式發(fā)放住房租賃補貼和人才安居補貼。
重點六:加大金融創(chuàng)新力度
住房租賃補貼、人才安居補貼等貨幣補貼納入市、區(qū)財政預算。根據(jù)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政府財政狀況以及居民住房消費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貨幣補貼的發(fā)放標準和發(fā)放規(guī)模,并實行動態(tài)調整。
深化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為市民租購住房提供長期穩(wěn)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穩(wěn)步推進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支持金融機構創(chuàng)新住房金融產品和服務。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42條合理建議被采納
記者了解到,6月5日至7月19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期間,共收集到各類意見建議2691條,經合并及梳理后,共整理有效意見建議190條,其中,與主文件相關的意見建議88條,與配套文件相關的意見建議70條,咨詢類意見23條,與住房制度改革無直接關系的意見建議9條。
記者看到,“安居房供應速度較慢,且申請人數(shù)多于公租房申請人數(shù),應加大安居房供應比例”、“充分利用臨深片區(qū)的大亞灣的土地”、“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構建基于發(fā)達通勤鐵路網的深莞惠大都市圈,有效擴大住房供給”等意見被采納。
深圳市規(guī)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公布的新房成交數(shù)據(jù)顯示,7月份一手商品住房共成交3461套,面積為342195.72平方米,成交均價為54142元/平,環(huán)比上升0.09%,這也意味著此前的“21連跌”結束。月成交面積則達34.22萬平方米,環(huán)比上升22.61%,創(chuàng)下近一年新高。
除此以外,商業(yè)成交731套,辦公樓成交475套,其他174套。成交的一手住宅里,90平方米以下的成交套數(shù)為 2193套,占比達到了63%,90-144平方米的成交1095套,大于144平方米的173套。
樂有家研究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7月深圳新增住宅預售房源量呈下降態(tài)勢,全市新增6個住宅預售項目,新增住宅房源量僅1615套,相比6月下降幅度較大,環(huán)比下跌48.5%,新增住宅房源面積16.12萬㎡,環(huán)比下跌超5成。截至7月31日,深圳一手住宅去化周期為10.6個月,相比6月減少1.8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7月31日,深圳樓市調控政策再度升級。個人購房3年限售,是本次深圳樓市調控的一大看點,也是最重手段之一。此前已出臺這一政策的城市包括廣州、成都、西安等50多城,但此前北上深三大超一線城市均不在調控之列。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