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免费的av片在线电影网,成人无码H在线观看网站,久久国产精品77777,国产三级aⅴ在在线观看

首頁 >  公號精選 >  正文

金融圈高富帥:我不是裝窮 我是真窮

2018-09-12 12:10 來源?:?中國證券報微信公眾號????? ? 作者:歐陽春香 趙中昊

分享至

兩年前,一篇名為《中信建投證券年終獎簽發(fā)!超500萬的比比皆是!》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金融圈成為人們眼中“高富帥”的代名詞。

寒冬驟至。

進入2018年,IPO、債券承銷、并購重組、再融資這幾大主要業(yè)務全線受挫。業(yè)務腰斬,降薪、裁員、跳槽成為金融圈的熱門詞。

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冷?

中證君采訪了幾位投行、行研、資管、營業(yè)部人士,聽他們講關于中年危機、消費降級、房貸斷供的故事。

李明

34歲/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

這幾年,我們公司一直在降薪裁員。

我以前的部門原有30個人,最后砍到就剩下4個,然后又招了幾個成立了一個新部門。

去年,公司把一些40多歲、沒有項目的保代裁掉了,那都是我們國家第一、第二批保代,頭發(fā)都花白了,卻直接被裁掉了。

早些年,保代除了每月能拿到固定津貼,每單IPO成功了還有80萬~100萬元的簽字費?,F在簽字費早就沒了。要拿到固定津貼,需要有已報到會里的項目,這個太難了。

每次大家聚會,最后都成了訴苦大會。中金、中信的兄弟項目確實多,但中小券商投行就很慘,平時都閑著。

公司獎金是筆糊涂賬,不知道什么時候發(fā),費用卻卡得特別嚴,有的團隊甚至連報銷出差費用都要排很長時間。

我現在上有老下有小,老婆剛生二胎,壓力確實很大。而且三十四五歲的年紀也比較尷尬,跳槽到前臺業(yè)務部門,天天熬夜加班,根本干不動。只能勒緊褲腰帶,熬過超長寒冬。

劉賓

30歲/某小型券商投行人士

我之前在山東省做了幾年律師,不甘現狀辭職到了北京。先去了一家P2P公司,加班熬夜考取了CPA,今年終于得償所愿,去了一家小券商做IPO業(yè)務。

然而,并沒有什么項目。

一直都在瞎跑,接觸各種所謂新項目,但都不靠譜,也不知能不能賺點飯錢。本來就是小券商,團隊也不給力,今年到現在還沒有做成一單,除了基本保底工資,收入為零。

最近老老實實幫一些可能退市或者已經退市的公司,處理各種債務重組、股權重組問題。

每個月發(fā)了工資,把螞蟻花唄、借唄的錢一還,再交了房租,基本就不剩錢了。

王蕾

27歲/某券商分析師

研究所這塊,我所知道的,有幾個首席都降薪了。普通研究員沒有降薪,但是加大了業(yè)績考核力度,我們去年的獎金到現在還沒發(fā)。

感覺券商現在挺難過的。

前幾年有些小券商大規(guī)模擴張,現在行情不好,競爭激烈,大多入不敷出,所以只能從小弟開始裁。一個組從6個人精簡到3個,不給你加薪、不發(fā)年終獎,變相逼你走。

行情不好的話,投研部門會相對清閑一點。作為賣方,推薦的股票客戶也不感興趣。行情好時趕上好的券商,年終獎是平時工資的好幾倍,現在就什么都沒有了。對我們收入影響最大的是獎金部分。

杜文

29歲/某資產管理公司員工

公司的資管業(yè)務在行業(yè)內有優(yōu)勢,但今年行情不好,再加上之前太激進了,很多項目出現風險,導致上半年基本沒有投放新業(yè)務。所以公司要求全員降薪,降幅將近20%。

跳槽也沒那么容易。我從5月份開始提離職,一直拖了4個月,工資也降了很多。先是讓我簽一個離職承諾書,承諾若經手項目出現風險要承擔經濟及其他相應責任,后來又出了一個離職制度。

更慘的是,我在2017年3月最高點時咬牙買了房,月供2萬元,家底都砸進首付了?,F在工資降了,資金鏈都要斷了。

范江

31歲/某券商營業(yè)部員工

今年行情不好,個人經紀業(yè)務難做。公司通過降薪變相裁員,行情差的時候創(chuàng)收標準也不降。我們的創(chuàng)收達標任務是,轉正后第一年創(chuàng)收8萬元以上,第二年25萬元?,F在創(chuàng)收達標是很難的事情。

比如,我是研究生新人5檔,基本工資稅前6600元,創(chuàng)收不達標至少降1檔,1檔就是1000元。本來工資就不高,再一降就更低了。

收入越來越低,房租卻越來越高。我在常營新天地租了個62平米的自如房子,租金要5700元一個月。

現在都沒錢約女生吃飯,所以還一直單身。

也很少打車了,一般都坐地鐵。經常煮泡面吃,基本不去ktv了。

金融寒冬整體什么情況?

讓我們來看幾組數據

券商營收和凈利雙雙跳水。券商8月月報顯示,32家A股上市券商8月共實現營收93.31億元、環(huán)比下降48.57%,實現凈利潤18.07億元、環(huán)比下滑73.89%。其中,8成券商凈利下滑超50%,太平洋、光大證券、東北證券等9家券商8月凈利潤虧損。

投行業(yè)務則成為本輪受沖擊較大的業(yè)務。今年以來,A股市場IPO數量達78家,較去年同期的325家減少了76%。

中小投行的處境更為艱難。數據顯示,截至9月12日,今年以來,財通證券有2家擬IPO企業(yè)上會,無一過會;愛建證券、信達證券、華西證券、長城國瑞證券和新時代證券均有1個項目上會,但均未成功;光大證券有5個項目上會,僅有1個過會;民生證券共有7個項目上會,僅有2個獲通過。

從上會項目數量上看,中信建投證券上會項目最多,共有26個項目上會,其中19個過會。其次是中信證券,共有25個項目上會,其中有15個過會。

責任編輯:胡恩燕
相關推薦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APP客戶端

手機財富網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