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投資者頭大的任性停牌現(xiàn)象正被兩交易所加大管理力度。
繼深交所表態(tài),要堅決遏制“隨意停”“任意?!薄伴L期?!爆F(xiàn)象后,昨日(8月10日)上交所也有對停牌的最新要求和安排,并發(fā)布《上交所關于滬市公司停復牌的答記者問》。
上交所對停牌要求的總的思路是,堅持分階段披露原則,對于上市公司可以直接披露的重大事項,原則上不再辦理停牌。同時,對于確有停牌必要的事項,如特別敏感事項的短期停牌,也考慮根據(jù)市場的實際情況,充分尊重上市公司的合理需求,依法依規(guī)辦理。
來看下上交所關于堅持兩項原則的表述:
一是逐步去除停牌附加功能,堅持停牌保障公平信息披露、提示重大風險的基本功能,同時兼顧交易效率,維護投資者正當?shù)慕灰讬嗬?,不使停復牌承擔過多的信息保密、防控內幕交易、交易鎖價等功能;
二是強化重大事項的分階段披露,要求公司對持續(xù)時間比較長的事項,按其重要節(jié)點披露進展,逐步形成以不停牌為原則、停牌為例外;短期停牌為原則、長期停牌為例外;間歇性停牌為原則、連續(xù)停牌為例外的制度安排。
就在8月3日,深交所發(fā)布了《“隨意?!薄叭我馔!薄伴L期?!钡玫接行Ф糁啤钍猩鲜泄静①徶亟M停復牌出現(xiàn)新變化》,也對停牌事項做出了最新明確要求。
兩大交易所的相繼出手,可以預見的是,上市公司的停牌申請將日趨嚴格,尤其是“停牌躲跌”將被重點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 A股停牌家數(shù)和平均停牌天數(shù)均下降明顯。截至8月10日收盤,兩市共121只股票停牌,占全部上市公司總數(shù)的3.4%,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這一數(shù)據(jù)已與境外市場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上交所出手整治停牌
股票停復牌是證券市場的一項常規(guī)性基礎制度,然而A股卻一直存在停牌早、停牌多、停牌長的問題,令投資者備受困擾。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時,A股停牌問題曾一度遭到MSCI的重點關注。
8月9日晚間,上交所對近期上市公司的停牌情形進行了梳理。昨日晚間,上交所進一步跟進,發(fā)布關于滬市公司停復牌答記者問。
上交所表示,對于上市公司可以直接披露的重大事項,原則上不再辦理停牌。對于確有停牌必要的事項,如特別敏感事項的短期停牌,也考慮根據(jù)市場的實際情況,充分尊重上市公司的合理需求,依法依規(guī)辦理。也就是說,過去常因披露重大事項而停牌的情形,以后將大大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在上周也表態(tài),要堅決遏制“隨意?!薄叭我馔!薄伴L期?!爆F(xiàn)象,完善停牌制度。兩大交易所相繼出手,意味著上市公司 “任性“停牌問題將被重點關注。
實際上,A股歷史上不乏上市公司利用停牌規(guī)則 “任性停牌”、長期停牌的案例,比如樂視網(wǎng),在2017年曾停牌長達9個多月。停牌亂象層出不窮,對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均造成嚴重影響,使投資者喪失了交易的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躲跌停”將被重點關注。上交所稱,今年以來,在市場調整過程中,個別上市公司出現(xiàn)申請停牌躲跌的跡象。這類公司有兩個特征:一是近期股價跌幅較深;二是披露的擬籌劃事項大多有湊項目之嫌,個別確實有籌劃意愿的項目也不太成熟。
在具體安排上,原則上不建議公司股票停牌,而是要求分階段披露擬籌劃事項,并充分揭示風險。
實際上,上交所并不是在最近市場調整才開始著手這方面的工作。早在2014年,上交所就已發(fā)布了專項的停復牌業(yè)務規(guī)則,2016年又對其作了進一步完善。在制度設計上,主要目的是減少停牌事由、縮短停牌時間,強化信息披露要求。
深交所對停牌明確四項要求
深交所表示,自《上市公司停復牌業(yè)務備忘錄》發(fā)布以來,深市上市公司基本都能在停牌公告中披露所籌劃事項的詳細內容,而不再籠統(tǒng)表述為“籌劃重大事項”。同時,大部分上市公司在申請重大資產(chǎn)重組停牌時,在停牌公告中明確披露了重組標的資產(chǎn)、交易對方、交易方式、重組框架協(xié)議主要內容、中介機構名稱等信息。重組停牌信息披露質量提高,一方面減少了市場猜測和傳言,讓投資者盡早掌握信息,明確停牌預期,有效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另一方面強化了上市公司申請停復牌的審慎性,減少了長期停牌情形,促進停復牌制度回歸本源,維護市場公平秩序,有效保護投資者的交易權。
受投資者結構和交易習慣等因素影響,A股市場停復牌制度承載了防控內幕交易、鎖定交易價格等功能。近兩年來,經(jīng)過持續(xù)宣傳引導,上市公司在籌劃非公開發(fā)行、控制權轉讓、對外投資等事項時已逐漸接受不停牌推進的做法。今年深市有17家公司籌劃重組時未申請停牌,而是直接披露重組方案或披露提示性公告,平穩(wěn)有序地推進重組事項。
下一步,深交所將持續(xù)完善上市公司停復牌制度。
一是嚴格停牌申請程序,從源頭入手,切實防止“隨意?!?;
二是加強信息披露監(jiān)管,要求公司在停牌公告中詳細披露停牌原因和具體事項,嚴控停牌期間信息披露前后不一致的情形,有效遏制“任意停”;
三是縮短停牌期限,督促公司加快評估審計工作及履行審批程序,著力避免“長期停”;
四是要求上市公司做好內幕信息管理工作,增強各方的保密意識,引導上市公司籌劃重大事項時減少對停牌的依賴。
停牌數(shù)量下降明顯
隨著兩大交易所不斷加強停復牌監(jiān)管,今年以來 A股停牌家數(shù)和平均停牌天數(shù)均下降明顯。
截至8月10日收盤,兩市共121只股票停牌,占全部上市公司總數(shù)的3.4%,其中有66家停牌天數(shù)在2個月以內,占比達54.5%。較去年同期兩市240只股票停牌而言,數(shù)量僅為當時一半,平均停牌天數(shù)下降也較為明顯。但不可忽視的是,121家停牌公司中,仍有21家超過100天,有四家超過1年以上。
上交所數(shù)據(jù)顯示,8月9日,滬市停牌公司已減少到45家,僅占全部滬市公司的3.1%,這一數(shù)據(jù)已與境外市場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整體來看,滬市公司股票停牌家次呈現(xiàn)逐年減少趨勢,2015年全年停牌1254家次,2016年全年停牌733家次,2017年全年停牌601家次,2018年初至7月31日停牌323次。
從日均停牌家數(shù)來看,滬市2016年、2017年、2018年日均停牌家數(shù)分別為74家、69家和73家,三年總體比較平均,較長時期維持在較低水平。尤其是大盤藍籌股基本不停牌,近3年連續(xù)停牌超過10個交易日的公司中,市值超過500億元的僅6家,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僅為2家。
停牌利器遭封殺
從A股停牌原因的類型來看,主要有重大資產(chǎn)重組和擬籌劃重大資產(chǎn)重組(可以歸為重大資產(chǎn)重組類型)、擬披露重大事項和重大事項(可以歸為重大事項類型)、重要事項未公告等。
截至8月10日收盤,兩市 121只停牌股中,有88家上市公司因涉及重大資產(chǎn)重組停牌,占比達到70.4%;有24家上市公司涉及重大事項停牌,占比為19.2%;6家上市公司因重要事項未公告而停牌,占比為4.8%。此外,還有2家未及時披露定期報告停牌,1家因重整事項停牌。
可以看出,重大資產(chǎn)重組和重大事項是上市公司停牌的主要類型。尤其是重大事項和重要事項未公告停牌,過去一度是上市公司的停牌利器,可謂“一招鮮,吃遍天”。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15年股災期間,A股市場曾發(fā)生“千股停牌”的奇特現(xiàn)象。
當年7月,股市大幅波動期間,每晚都有幾百只股票發(fā)布停牌公告來“躲跌?!薄?015年7月6日,A股有239家公司發(fā)公告停牌;7月7日,超過240家公司發(fā)布了停牌公告;到了 2015年7月10日,兩市共有1378只個股處于停牌狀態(tài),占上市公司總量接近50%,而這一數(shù)量也創(chuàng)下了A股史上停牌紀錄。
再從這些上市公司的停牌原因來看,在1378只停牌股中,有891只股票都使用了“重大事項”和“擬披露重大事項”為由進行停牌,占比高達65%;309家公司因重要事項未公告停牌,占比22.4%;而因重大資產(chǎn)重組停牌的公司,僅164家,占比12%。
無獨有偶,7月23日,長生生物出現(xiàn)假疫苗事件后,也曾選擇“擬披露重大事項“停牌。然而,長生生物停牌時間僅僅持續(xù)了幾個小時,下午就宣布開始復牌。
針對此類情況,上交所及時總結前期監(jiān)管經(jīng)驗,在日常監(jiān)管中對上市公司股票停牌事由的真實性、是否存在躲跌意圖實施從嚴監(jiān)管,防范公司躲跌式停牌。對于上市公司可以直接披露的重大事項,原則上不再辦理停牌。
不僅如此,深交所此前表示,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停牌已不再是上市公司重組的必選項。深市有17家公司籌劃重組時未申請停牌,而是直接披露重組方案或披露提示性公告,平穩(wěn)有序地推進重組事項。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