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加速調整,在岸價一度跌破6.54,回吐年內漲幅。分析人士表示,此輪人民幣匯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元升值,并伴隨市場風險偏好和外匯供求力量變化的推波助瀾。不過,結合經濟基本面和貨幣周期等因素看,美元繼續(xù)上行空間有待觀察,人民幣并無大幅貶值基礎,下半年仍將延續(xù)整體持穩(wěn)、雙向波動的運行格局。
回吐年內漲幅
2018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先升后跌,近期下跌速度則明顯加快。
6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89個基點至6.4893,為連續(xù)第四日調貶,四日累計調整幅度已超過650基點。若從6月15日計,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短短6個交易日已下調931基點,且其中有兩日調整幅度均超過340基點,調整的速度和幅度超過市場預期。
與中間價相比,在、離岸人民幣即期匯率調整幅度更大。6月14日起,離岸匯率先行調整,從6.39開始下行,加速突破6.40、6.50關口,至22日收盤報6.5103,25日盤中進一步下破6.55關口,8個交易日調整幅度已超過1600基點,累計跌幅逾2.5%;在岸匯率也緊隨調整步伐,6月15日至25日的6個交易日有5日下跌,即期匯價從6.3923快速下行至6.5240,調整幅度達1317基點或2.06%,且25日盤中一度跌破6.54關口,創(chuàng)6個月新低。
至此,無論是人民幣中間價,還是在、離岸人民幣即期匯率,幾乎都回吐了年內全部漲幅。與2017年底收盤價相比,在、離岸人民幣即期匯率年內實際已小幅走軟,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年內上調幅度僅449基點。
美元升值是關鍵
6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何以出現(xiàn)加速調整?多數(shù)機構認為,此次人民幣匯率貶值是市場化行為所致,近期美元升值仍是關鍵因素。
從盤面上看,繼6月初的回調后,6月8日起美元指數(shù)重拾漲勢,從93.44左右攀升至95.13,區(qū)間累計升值約1.8%;與之相應,人民幣匯率出現(xiàn)加速下跌,尤其6月15日、19日、21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單日下跌幅度分別高達245基點、575基點、202基點;14日至19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xù)四日分別走跌285基點、193基點、180基點、226基點。
“6月14日美聯(lián)儲議息會議以來,人民幣貶值速度有所加快,引發(fā)市場擔憂。連日來人民幣貶值主要系市場貢獻,中間價貢獻基本均衡甚至略微指向升值方向,這反映目前并沒有證據(jù)表明近期人民幣貶值是央行干預的結果,而更多是市場對美元升值的自發(fā)反應。”國泰君安宏觀花長春團隊表示。
對于近幾日美元指數(shù)高位回落、人民幣匯率反而走軟的現(xiàn)象,市場觀點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下跌并未脫離美元指數(shù)影響,只是由于全球貿易形勢不確定性上升,市場風險偏好導致外匯市場供求力量短期變化,加大了外匯市場的波動。
興業(yè)研究分析稱,近期人民幣匯率出現(xiàn)下行可能受到三方面因素影響:其一,全球貿易形勢再起波瀾,人民幣承壓貶值;其二,貿易形勢引發(fā)市場情緒轉變,前期人民幣匯率“抗跌”屬性有所削弱,呈現(xiàn)小幅補跌;其三,美聯(lián)儲宣布加息后,人民幣7天逆回購利率未上調,或帶來一定的情緒影響。
機構普遍認為,在全球貿易形勢變化和中美貨幣政策出現(xiàn)一定背離的疊加影響下,市場短期情緒波動加大,不排除人民幣匯率仍有一定的下調空間,但在短期情緒集中宣泄過后,在岸和離岸匯率將逐步向中間價收斂,人民幣將重回年初以來跟隨美元雙向波動的常態(tài)。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