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歐元對美元匯率暴跌,從技術走勢上觀察,歐元前期反彈勢頭已經結束,已重返下跌趨勢之中。受此影響,美元指數大幅上漲,近日一度站上95大關,創(chuàng)2017年11月以來的新高。
美元的再度走強使得部分新興市場繼續(xù)承壓。MSCI新興市場指數15日已跌至1113.76點,不僅距離年內高點1273.07點(1月26日)下跌了12.5%,同時距離5月30日的年內低點1112.75點只有一步之遙。最近兩個交易日,部分亞洲新興經濟體本幣如泰銖、韓元突然大幅走弱,市場人士擔心,之前預期美元走強帶來的本幣匯率急跌將局限于土耳其和阿根廷等宏觀經濟失衡的國家,但如果美元繼續(xù)維持強勢,將把更多的新興市場“帶入泥沼”。
歐央行“鴿派”超預期推升美元
6月14日,歐洲央行宣布維持主要利率不變,同時該行還表示至少將會在2019年夏季前保持利率不變。歐洲央行決定在9月份以后開始放緩量化寬松項目腳步,每月購買資產規(guī)模從目前的300億歐元降至150億歐元,并在12月份以后徹底停止購買新的債券。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強調,目前沒有討論到何時加息,未來任何有關利率的調整都取決于經濟數據以及通脹的進展。他還認為政策前景不確定性正在不斷上升,不希望輕視當前所存在的風險。
受此影響,歐元遭遇重挫。而大西洋彼岸,美國公布的部分經濟數據表現(xiàn)良好,美元受到進一步提振。除此之外,美聯(lián)儲議息會議的鷹派立場影響進一步發(fā)酵,多重利好導致美元暴漲。
由于一系列歐元區(qū)經濟數據低于預期疊加意大利政壇危機發(fā)酵,歐元兌美元自4月下旬以來至5月底已下跌7%,此后雖然出現(xiàn)反彈,但在上周重回下跌軌道。歐元是美元指數一籃子貨幣中權重最大的品種,與其說是美元走強,倒不如說是歐元太弱所致。分析機構認為,超預期鴿派的歐央行決議不僅沒有使美歐的“貨幣政策差”收斂,反而進一步擴大,這一變化在資產價格上最直接的效果是使得美德債利差再度小幅擴大,同時歐元對美元大幅走弱。未來一段時間內,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可能不再是美元走勢的主導變量,歐元區(qū)因素對于美元的影響將日益擴大。
新興市場壓力倍增
“美元魔咒”近期一直困擾著新興市場。在美聯(lián)儲加息預期漸強的背景下,由于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有著更好的回報前景和避險穩(wěn)定性,強勢美元直接影響到全球資本流動性和配置偏好,并通過商品價格、本幣匯率等渠道對新興市場產生沖擊。近期,阿根廷、土耳其、南非等新興市場已經掀起“血雨腥風”,其本幣對美元貶值的速度、幅度令人瞠目結舌。
美聯(lián)儲經濟學家近日在美聯(lián)儲網站上發(fā)表的一篇報告指出,美國升息的“外溢效應很大”。報告稱,貨幣政策引導美國利率上升100個基點,新興經濟體的GDP三年后將被拉低0.8個百分點,美國利率上升主要是通過對匯率和貿易的影響而減緩其他經濟體的發(fā)展。值得強調的是,新興經濟體在金融脆弱性方面受到的影響更多,包括經常賬戶余額、外匯儲備、通貨膨脹和外債等。
中金公司最新報告稱,需要密切關注部分“脆弱”新興市場對于匯率變化和資本流動的風險敞口:一是經常賬戶和財政“雙赤字”的市場,對資金流出更為敏感,如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印尼、印度、南非等;二是外匯儲備對短期外幣借款和融資需求覆蓋不足的市場,在美元借貸成本上升和資金流出背景下可能面臨更大的麻煩,如土耳其、阿根廷、印尼、南非等;三是石油凈進口國和消費國,持續(xù)的高油價會加大凈進口國的通脹和貿易赤字壓力,特別是那些經常賬戶已經是赤字的國家,例如印度、菲律賓等。
分析人士還警告稱,6月24日土耳其將進行大選,下半年墨西哥、巴西也將進行大選,因此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會加大部分新興市場的壓力。另外,對美國貿易敞口較大的部分新興經濟體,在全球貿易摩擦風險的背景下也容易受到波及。
盡管如此,也有機構認為,近年來全球經濟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推動了貿易和資本流動,從而增強了經常賬戶和外匯儲備,新興經濟體的外匯持有量預計今年將增加1440億美元。與此同時,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通貨膨脹依然受到抑制。這意味著新興經濟體的“整體緩沖區(qū)”比數年前要強勁很多。還有觀點認為,一些新興市場目前足以抵御外部沖擊,近期可以增加因美元和美國利率變動而受到“過度波動影響”市場的風險敞口。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