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微信里點“發(fā)現(xiàn)”,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核心提示:康師傅20多年來把供應的體系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在疫情來臨之時,更顯健壯,用美味、安全、便捷全方位地保護著每個人,與一個時代的國人結下深厚的“一面之緣”。
一時間,全網關心糧食和蔬菜,從最開始的#涼皮大賽#、#電飯鍋蛋糕#再到后來的#薯片袋自拍#、#洗衣機自拍#,吃喝玩樂皆成學問!從沒有任何一道美食,像涼皮一樣能以如此浩大的聲勢點燃社交圈。當然,涼皮并不相通,每個電飯煲蛋糕也都有它的脾氣:
只有方便面最實在,不僅怎么做都好吃,還能當零食。整個疫情期間,#宅家泡面都被玩壞了#、#泡面炫富大賽#、#花式泡面大賽#等話題頻上熱搜。一直以來,我們與方便面都保持著一種“不會經常吃,太久不吃又一定會想念”這樣一種長久的美好關系。在這個春節(jié),泡面成為繼口罩、酒精、消毒液,之外熱銷的硬通貨,仿佛囤得越多,心里的安全感就越多。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收集了一些溫暖的、與面相關的小故事,希望這些故事,也能給你帶去一點溫暖。
一名醫(yī)生的自述:疫情期間,泡面是最好的伙伴
春節(jié)期間,網上有一張?zhí)貏e火的照片,是武漢醫(yī)生的年夜飯是泡面和蛋黃派。于是大眾紛紛表示心疼我們醫(yī)護人員,但其實,大家做好了熱騰騰的飯菜給我們送過來,在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我們也不能進食。首先是為了避免飯菜帶來的“污染”,不能浪費本就稀缺的物資;其次是為了避免上廁所,既節(jié)省時間也節(jié)省防護服這類醫(yī)療物資。
在三班倒的狀態(tài)下,醫(yī)護人員經常趕不上食堂的飯點,再加上醫(yī)院地點偏僻,幾乎沒有叫外送的可能。如果沒有泡面,這些醫(yī)護人員可能一整天都吃不到熱食。只有泡面可以隨時想吃就吃,還不怕壞。
在一些醫(yī)護人員看來,下班回到宿舍吃包泡面,更像一個儀式。先來個全身消毒,再洗個熱水澡,用含氯的消毒液把所有的衣服泡上。燒水壺里的熱水就燒好了,把料包擠空放在碗底,再把面餅蓋在調料上,倒上適量的熱水,聽著泡面吸水時滋滋的聲響,簡直太減壓了。哧溜一聲,熱騰騰的湯順著食道緩緩流進胃里,整個人都暖呼呼的。無論工作中經歷了多少壓力與挑戰(zhàn),都能在這碗面中得到些許治愈,在戰(zhàn)“疫”“烽火”中,這是我難能可貴的小確幸。
“手殘黨”自述:需要方便面!
在燒糊了一個平底鍋、用折一個打蛋器、電飯煲抗議之后,一位“手殘黨”雙眼含淚再次拿起了泡面。
泡面,可以說是年輕人的烹飪啟蒙,平時不出門的時候泡面也是第一選擇,學做飯對部分年輕人來說最大的門檻就是調料的尺度,在分不清精鹽、粗鹽、生抽、老抽、耗油、料酒的“功效”下,方便面的調料包真的是手殘黨救星,一包就搞定好味道。而且隨便在泡面中加點什么蔬菜、香腸之類的配菜,都有種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驚喜。宅家抗疫的一個多月里,一些年輕人學會了至少7種方便面做法:
把面在調料中煮好瀝干水,放進鍋里加上配料簡單炒一下,就能收獲一道“意式經典香腸時蔬面”:
在煮好的面中加入荷包蛋、香腸、肥牛片、時蔬等配菜,就能得到一碗“西式濃湯雜燴面”:
非常喜歡把泡面做出米其林三星的感覺:在放好調料的沸水中把泡面煮開,瀝干水分擺好盤,配上臘腸和香芹葉,一盤歐氣滿滿的“法式卷面”就大功告成了!
“目擊者”自述:求面得面,看到愛心在傳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工作人員表示,他有一個久不聯(lián)系的高中同學去武漢支援了,坐標在武漢第一醫(yī)院重癥病區(qū)。他每天都會特別留心她發(fā)的朋友圈,很擔心她,但又怕她分心所以不敢直接聯(lián)系她。2月初的某一天,她在朋友圈里感謝大家的關心,說自己每天都很充實,一下班就累癱在床上,如果這時候能夠吃上一口康師傅酸辣牛肉面就好了。結果很快,她所在的醫(yī)院就收到了一大批康師傅,其中就有她最愛的酸辣牛肉面。他看到了瞬間淚目,要知道那是在資源和物流緊張的武漢?。?/p>
和他的老同學不一樣,他生活的城市是非疫區(qū),物資不像他們那么緊缺,但是交通不便的問題還是有的,為了珍惜每一次物流資源和通行資格,也盡量少給交通部門工作者增加工作量,康師傅在許多城市都增設了“自提點”,大型貨車進不來的地方,人們可以開著自己的面包車去取,保證大家不會“斷面”。
無論在疫區(qū)還是非疫區(qū),交通管制和社區(qū)半封閉管理讓各行各業(yè)都存在人手短缺的問題,超市也不例外,好在康師傅的員工來送貨的時候,會直接幫忙裝在貨架上。不僅口味品類和以往一樣齊全,貨量也很充足,并且一個多月以來每次補貨他們都會這樣幫裝貨,以至于每次看見康師傅的紅夾克,他和超市的其他同事都覺得很親切。
疫情期間康師傅這批物資的重要性,在我看來就像情義一樣,是種信仰。各種爆紅的美食、商品,在時代的洪流中來了又去,但一直留下來、被愛著的東西——比如康師傅泡面,則永遠不變,一直在我們身邊。流行,真的比不上一直被愛著的味道。
冰雪運動員自述:從遺忘到被看見,訓練場上的好伙伴
泡面也許是白領的工作間隙的安慰,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就能把人從饑餓的困境里喚醒出來。這種便捷和治愈,同樣是訓練場上的運動員需要的。一名北歐兩項運動員,每天最感到小確幸的時刻,除了睡覺就是吃方便面,不是他不注意飲食,他喜歡的這款面是因為冬運中心和康師傅特意為運動員定制的——康師傅冰雪定制速達面館。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訓練基地通常位置偏僻且臨近雪場,冬季是運動員最密集的雪上訓練期,天不亮就要上雪場開始訓練,由于訓練方式、時間和場地的特殊性,經常錯過飯點兒。自從去年五月隊里開始發(fā)速達面館之后,感覺封閉訓練時期都快樂多了,因為至少錯過了飯點兒也不怕挨餓了,這面里還有大肉塊、新鮮的時蔬、高湯,隊友們都很喜歡。連年紀最小、最愛挑食的小運動員也從沒吐槽過這面。哪怕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康師傅都在持續(xù)給我們送面,也是很貼心了。每次看到送面師傅開進雪場的面包車,就像看到家人給我們送干糧一樣,特別親切!
作為運動員,并且是在封閉訓練中的運動員,也許幫不上什么忙,只有好好訓練、爭取好成績,為祖國的“體育強國”戰(zhàn)略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大約是運動員參與抗疫的方式吧!
到目前,疫情在國內的形勢已經好轉,一切都在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fā)展,在文章結尾,筆者想引用網友墨菲的一句話:
“在這段疫情的時間里,
我們要感謝醫(y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
感謝那些奔波在一線的商業(yè)服務人員;
感謝春節(jié)期間一直穿梭的物流司機;
感謝每一個自我隔離在家的普通人;
感謝那些云端服務看不到的工作人員;
感謝那些沒有裁員降薪的復工企業(yè);
…………”
康師傅20多年來把供應的體系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在疫情來臨之時,更顯健壯,用美味、安全、便捷全方位地保護著每個人,與一個時代的國人結下深厚的“一面之緣”。正所謂“隔離無法阻隔美味,歇業(yè)不會停歇熱愛”,堅信回到正常生活軌道的那一天,一定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