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微信里點“發(fā)現(xiàn)”,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從1516年英國的托馬斯·莫爾所著《烏托邦》一書算起,社會主義已經(jīng)有了500年的歷史。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為標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已經(jīng)170年。自1982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命題至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走過了近40年的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的發(fā)展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然而,在海外學術界,包括一些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者、新馬克思主義者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學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一直有懷疑和非議。這些懷疑和非議之所以能夠在國際上形成影響力,并受到國內學界的普遍關注,歸根結底,是因為國內理論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缺乏清晰的學術解讀。
關于“中國特色資本主義論”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海外就有這樣的觀點:中國走的不是社會主義道路,而是資本主義道路。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明顯不同于歐美日的資本主義,更不同于發(fā)展中國家的資本主義,于是這種看法逐漸地發(fā)展成了所謂“中國特色資本主義”的觀點。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有學者提出:“中國將會逐漸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蹦菚r改革開放還只是引入了一些商品經(jīng)濟的原則,但在一些人眼中,這就已經(jīng)不再是社會主義了。在他們看來,社會主義只有蘇聯(lián)模式這樣一種模式,只要背離了蘇聯(lián)模式,就不再是社會主義了。美國學者索林格在《中國從社會主義的轉型:國家主義遺產和市場改革,1980—1990》一書中認為,國有企業(yè)出售股份、兼并甚至破產這些“從正統(tǒng)毛主義的突然轉向”是“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政策”,似乎只有改革前的體制才是真正社會主義的。由于“中國特色資本主義”這一術語雖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兩字之差,意思卻截然不同——似乎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是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現(xiàn)形式,而是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實現(xiàn)形式——因此很快受到了西方學者的追捧。在索林格之后,英國學者卡默爾在《證券市場在中國的出現(xiàn):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一文中概括了所謂“中國特色資本主義”——他還稱為“國家管理資本主義”——的決定性特征:“在所有制、管理方式和責任方面都融合了公私二重性?!?/p>
2008年,美國學者黃亞生出版《中國特色資本主義:企業(yè)家精神與國家》一書,在海外中國研究界引起很大反響,成為“中國特色資本主義論”的代表作。作者將“中國特色資本主義”定義為“一種在兩個中國——企業(yè)家的、市場驅動的農村的中國和國家引導的城市的中國——之間的政治上協(xié)調的功能”。黃亞生認為,20世紀80年代以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為代表的“自由市場”導向的改革給予了農民創(chuàng)造奇跡的自由,并且降低了不平等;20世紀90年代以后以上海國有企業(yè)為代表的政府主導的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擠壓了企業(yè)家精神發(fā)揮的空間,并且刺激了腐敗的蔓延。在他看來,正是這兩種資本主義在歷史中的交替和現(xiàn)實中的融合,可以把中國的發(fā)展模式總結為“中國特色資本主義”。英國學者布拉莫爾對20世紀90年代前后中國發(fā)展模式變化的描述和結論與黃亞生不同,但也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是在向資本主義轉型。布拉莫爾認為,中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所實施的發(fā)展之路暗示著對萊茵型資本主義(指德日社會市場經(jīng)濟模式?!咦ⅲ┑目尚行缘恼J可。1996年后,將國有企業(yè)進行私有化以及加入WTO的決定,都表明了中國向盎格魯撒克遜資本主義(指英美市場經(jīng)濟模式。——引者注)的轉型。
“中國特色資本主義論”的內容五花八門,但基本觀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國搞的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美國戰(zhàn)略家布熱津斯基總結道:“中國領導人還非常強調馬列主義理論要與各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這種作法對于任何論述社會主義建設過程和本質的所謂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戒律都是一種嘲弄?!碑斨袊厣鐣髁x變成了“中國特色資本主義”,其與經(jīng)典科學社會主義的源流關系自然也就不再存在,只能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或西方自由主義等體系中去為中國的改革尋找淵源。布熱津斯基認為:“共產主義在中國面臨的前景是,這個國家悠久的傳統(tǒng)和價值觀念將會對它進行有機的吸收?!?/p>
黃亞生則借助于西方自由主義。安德里亞斯在評論黃亞生的上述著作時說:“事實上,該書的確為自由市場教條與民粹主義主張的結合開辟了新領地。”也就是說,在“中國特色資本主義論”那里,經(jīng)典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源流關系被解讀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或西方自由主義與“中國特色資本主義”的關系。我們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否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明的有益成分,而在于改革開放真的是所謂“中國特色資本主義”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確區(qū)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準?!爸袊厣Y本主義論”從來不討論這一標準,而是把自己的標準作為自然的前提隱含在自己的判斷中。黃亞生隱含的前提是只有蘇聯(lián)模式的社會主義才是社會主義,所以在他眼中,無論是公有制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還是公有制的國有企業(yè),由于面向市場需求而不是計劃指令,都只是不同類型的資本主義而已。布熱津斯基隱含的前提是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才是社會主義,所以在他眼中,中國的實踐背離了馬列主義的原則。實際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明確的原則來確立、保證自己的社會主義性質。經(jīng)典科學社會主義把人自由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作為社會主義的原則,但自由個性需要人們擺脫生產的外在強制性,“就是在盡量少的勞動時間里創(chuàng)造出盡量豐富的物質財富”,“工作日的縮短是根本條件”。沒有發(fā)達的技術水平作為歷史條件,這樣的社會主義就只能是空中樓閣。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后國家所必然要經(jīng)歷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里,由于沒有這樣的歷史條件,社會主義的原則必須做出調整:一方面要發(fā)展物質生產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要保證這些產品相對平等地分配給社會成員消費?!吧鐣髁x原則,第一是發(fā)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資本主義也可以發(fā)展生產力,但在價值目標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如何保證共同富裕的實現(xiàn)呢?鄧小平指出,一是靠公有制占主體的經(jīng)濟基礎,二是靠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力量?!爸灰覈?jīng)濟中公有制占主體地位,就可以避免兩極分化?!薄案匾氖钦嘣谖覀兪掷铩保耙坏┌l(fā)現(xiàn)偏離社會主義方向的情況,國家機器就會出面干預,把它糾正過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進一步把消除貧困、實現(xiàn)共同富裕上升到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高度,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xiàn)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柏毟F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qū)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彼€強調,“發(fā)展了,還有共同富裕問題。物質豐富了,但發(fā)展極不平衡,貧富懸殊很大,社會不公平,兩極分化了,能得人心嗎?因此經(jīng)濟總量無論是世界第二還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夠鞏固住我們的政權”。
在方法論上,“中國特色資本主義論”沒有能夠從基本經(jīng)濟制度中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成分來確定改革開放的性質。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國家政權的人民民主專政性質,保證了基本經(jīng)濟制度以及整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性質。馬克思把這種大環(huán)境稱為“普照的光”:“在一切社會形式中都有一種一定的生產決定其他一切生產的地位和影響,因而它的關系也決定其他一切關系的地位和影響。這是一種普照的光,它掩蓋了一切其他色彩,改變著它們的特點。”今天,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就是這樣的“普照的光”,隱沒了非公有制經(jīng)濟成分的色彩。如果硬要說不占主體地位的資本主義成分決定了中國社會當前的性質,無異于在方法論上承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決定矛盾的性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明中的有益成分為自己所用,但其源頭是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資本主義論”先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歪曲成“中國特色資本主義”,再把理論源頭說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或西方文明,成為一種無源無流的“主義”。
源遠流長
——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源流關系研究
(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作者:孫代堯等
ISBN:978-7-300-26604-6
定價:78.00
出版日期:2019-03-31
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对催h流長——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源流關系研究》以經(jīng)典文本解讀為基礎,從社會主義論、執(zhí)政黨學說和發(fā)展理論三個維度展開,對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源流關系做出學理研究,指出二者之間有源有流、流自源出、源遠流長的關系。開卷而知源流,本書對于讀者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根植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fā)展的當代科學社會主義,析疑解惑,堅定“四個自信”,都有助益。
部分已出書目
馬克思的三大批判:法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和形而上學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最新成果研究
思想的剝離與鍛造——《神圣家族》文本釋讀
阿爾都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比較研究:當代俄羅斯哲學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
“革命”的非模式化解讀——1848-1852年馬克思恩格斯政治文獻研究
審度:馬克思科學技術觀與當代科學技術論研究
馬克思思想發(fā)展歷程中的“猶太人問題”
民生幸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
濫觴與勃興——馬克思思想起源探究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論道德
問題意識與價值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精譯
通往自由之路——馬克思哲學思想研究
英美新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