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微信里點“發(fā)現”,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中國商務部很快發(fā)表聲明,對美方反復無常挑起貿易戰(zhàn)的做法表示堅決反對。中方宣布將立即出臺同等規(guī)模、同等力度的征稅措施,并表示此前磋商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同時失效。
中美貿易磋商已經進行了三輪,取得不少共識。五月中旬華盛頓談判期間雙方同意在農業(yè)、能源等領域加強合作,不打貿易戰(zhàn)。雙方談判團隊在尋找共同點和推動雙贏方面取得了成效。
然而白宮還是又一次把關稅大棒高高舉起。由于離清單生效還有約三周時間,白宮是想用這個清單來對中國施加更大壓力,幫美方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實現新的獲利,還是真的就要針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征收關稅,寧肯為此沖垮兩國的談判進程,是個讓很多觀察家挺費腦筋的問題。
美方為了征收一點關稅,不僅面臨中方同等規(guī)模和同等力度的報復,而且將失去之前談判給美方創(chuàng)造的新訂單,這對美方顯然是個虧本買賣。因此人們第一眼看上去,白宮的決定是反邏輯的。
美方星期五聲稱,如果中國繼續(xù)進行報復威脅,白宮將再增加額外的關稅。 但這一恐嚇不可能對中國起作用。中國不會接受美方的蠻橫做法,為了長遠利益,中國不懼一時的損失,我們不想打但也不怕打貿易戰(zhàn)的基本態(tài)度堅定不移。
放著談判的陽光大道不走,華盛頓非要走加征關稅這座獨木橋,或者在陽光大道和獨木橋之間跳來跳去,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白宮在精細推演、計算競選利益。為了能得到更多選票,它要拿談判和對華打貿易戰(zhàn)這兩手來吸引美國不同選民群體的支持,所以才會這樣來回折騰。
美國是貿易戰(zhàn)的挑起者,看起來是進攻 ,我們是防守方。這是由美國是中美貿易逆差國決定的。然而中國同時是有力量的防守者,有堅守公平原則的本錢。由于我們站在維護自由貿易的道義一邊,尤其沒有理由軟弱。
中美貿易的問題既復雜,又可以一言以蔽之:它就是結構性問題造成的。中國近年縮小了對很多國家的貿易順差,有的還變成了逆差,但就是縮小對美貿易順差困難。根本原因在于,美國國民儲蓄率太低,寅吃卯糧,這決定了它對其他國家必然有較大貿易逆差。另外,美國的優(yōu)勢是高科技產業(yè),但它看起來想在對華貿易中扮演“農業(yè)國”和類似中東“能源生產國”的角色。很多高科技產品它限制對華出口,就想賣給中國大豆、玉米、高粱和石油、天然氣等。
除了想減少貿易逆差,特朗普政府還很想遏制中國科技進步和產業(yè)升級,阻止中國全球產業(yè)鏈地位的提升,因此污蔑中國盜竊知識產權,強制外國企業(yè)轉移技術。白宮公布的征稅清單先從中國高技術產品下手。
稍微受過點教育的人,只要認真用腦子想,就很容易搞明白,美國賣大豆和石油賣不出中美貿易平衡。也不會有哪個大國會放棄科技進步和產業(yè)升級的權利。但特朗普總統(tǒng)又非要那樣蠻干。秘密在于,美國選舉是“廣場行為”,靠喊口號和豎標簽爭取選票,而選民吃的就是這一套。特朗普總統(tǒng)體恤農業(yè)州,維護鐵銹帶,再通過征關稅捍衛(wèi)高科技產業(yè),白宮要的就是公眾的這種印象和認同。
無論如何,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加征關稅,打貿易戰(zhàn),都是過時、落后、低效的。白宮以攪亂世界貿易秩序的巨大代價取悅美國選民,是極不負責任的忽悠。在美國選民的感覺中,總統(tǒng)在為他們的利益而戰(zhàn),但這些假象掩蓋了國際貿易的真實規(guī)律,他們長遠的切實利益正在被悄悄犧牲掉。
美國在無視國際多邊貿易體系的規(guī)則,甚至一對一時,連談判的誠信也可以棄置一邊。美國是現有國際體系的主導者,它的利益像豐厚的礦床一樣,需要以恰當、成熟的方式加以開發(fā)。但白宮當下的做法是亂開小煤窯,為賺點快錢不惜把整個礦床毀掉。
與美國打交道很麻煩,但中國有能力拒絕盜竊,更拒絕搶奪。無論談還是打,中國都將奉陪。而且一旦中美貿易戰(zhàn)真的打成烽火連天,它絕對變不成特朗普總統(tǒng)的政治紅利。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