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的不到2000億元升至今年的近3000億元,借道滬深股通的海外資金無疑是2018年A股存量博弈市場中最堅定的做多力量。
2017年市場資金抱團,二八分化相當(dāng)明顯,白馬股一馬當(dāng)先,以價值投資為主的海外資金在A股市場上可謂風(fēng)光無限。
但自2018年以來,市場普跌。在這種情況下,源源不斷的北向資金流向哪兒,值得仔細研究。
一個最顯而易見的是,外資持股比例排名前十的座次,較去年底已大不相同。
截至2018年12月24日,外資持股比例排名前十的滬股通、深股通標的分別是:
而2017年,顧家家居、歐普照明、五糧液、大族激光、小天鵝A等的外資持股比例還進不了前十,而飛科電器、恒瑞醫(yī)藥等這些2017年外資持股比例較高的,恰恰是今年遭北向資金甩賣比較狠的。
銀行股越跌越買
大幅加倉銀行股,不僅是北向資金在滬指2500一線附近的主要操作之一,也是其今年全年的操作主線之一。
自10月11日滬指跳空低開跌破前期低點2644點以來,北向資金加倉排名前十的滬股通標的中,就有8只是金融股。
比如,招商銀行、交通銀行自10月11日至12月24日,都獲得北向資金增倉超過2億股,北京銀行、浦發(fā)銀行、興業(yè)銀行和中國平安等的外資持股數(shù)同期也增加了超過1億股。
全年來看,在北向資金增持超過5000萬股的94只滬深港通標的中,有18只銀行股,5只非銀金融股,合計占比近25%。其中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獲加倉近4億股,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的增持股數(shù)也超過3億股。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平安今年下跌逾15%,但北向資金的持股市值激增近140億元,是北向資金持股市值增加最多的標的。
雖然今年以來銀行板塊整體下跌了15.59%,非銀金融板塊下跌幅度更是超過25%。但是北向資金持有金融股市值卻大幅上升。截至12月21日收盤,北向資金持有金融股市值合計達1251億元,較去年底增加逾35%。
招商銀行年中及近期股價承壓,但是北向資金大有逆勢買入之勢。
大消費受寵依舊
10月11日以來,大消費股也頗受北向資金青睞,按外資持股比例變化看,榮泰健康、基蛋生物、水井坊、伊利股份、沃森生物、小天鵝A、恩華藥業(yè)、五糧液等個股的外資持股比例也顯著上升。
全年來看,大消費板塊深度回調(diào),醫(yī)藥生物、食品飲料、家用電器板塊均錄得20%以上回撤——醫(yī)藥生物下跌27.17%,食品飲料23.69,家用電器30.93%。
但部分白馬股仍獲得北向資金逆勢增持。
其中伊利股份、美的集團、五糧液獲北向資金增持2億股以上,前兩者北向資金持有股份占其流通股比例雙雙超過10%。而三花智控、恒瑞醫(yī)藥等個股也獲得6000萬股以上的增持。
此外,北向資金持有貴州茅臺的比例由5.86%增長至7.91%,持股市值增加逾5億元。
同期,伊利股份的北向資金持股量也穩(wěn)步提升。
科技股倉位快速提升
以通信、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科技股年內(nèi)也大幅回調(diào),但并未影響北向資金的布局。
先看近期。
10月11日以來,5G概念股星網(wǎng)銳捷、OLED概念股超聲電子等的外資持股比例不動聲色間蹭蹭上升,分別從此前的1.58%和0.17%增至目前的5.09%和3.64%,為同期深股通標的中持股比例變化最大的兩只個股。
類似情況的還有啟明星辰、日海智能、超圖軟件、法拉電子、深科技和德賽電池。而這些個股都沒有登上過單日成交活躍股的榜單。
全年來看,大族激光和中國聯(lián)通獲得北向資金增持超過1億股。
大族激光年初至今下跌了39.35%,但北向資金持有大族激光的市值卻逆勢增加30億元。
滬電股份、大華股份、立訊精密分別獲得5083萬股至6674萬股不等的加倉。與此同時,大族激光和歐普照明的外資持股比例分別達到15.92%和20.94%。
計算機板塊雖然沒有大數(shù)量級的增持,但是北向資金持有廣聯(lián)達、航天信息、啟明星辰等8只股票的市值均分別超過1億元。
歐普照明今年大跌引來北向資金加倉。
(原標題:凈買入逾千億元!這個最大做多力量的一舉一動,你必須關(guān)注)
關(guān)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