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逆回購連停二十余日,財政“補水”也沒到,資金面卻在11月下旬突然轉松。聯(lián)系到10月下旬資金面的突然收緊,一些機構猜測,這兩次資金面“變臉”可能與疑似的定向正回購操作有關,更有機構從央行公布的資產(chǎn)負債表中找到蛛絲馬跡。10月下旬定向正回購操作傳聞逐漸浮出水面。
分析人士認為,近期貨幣政策操作更加突出對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定位,流動性要充裕更要合理,這并不等于說,央行貨幣政策會收緊,但大幅放松面臨約束。未來若繼續(xù)降準乃至降息,可能仍會以定向的、結構性的方式進行。
資金面神奇“自愈”
債券交易員們發(fā)現(xiàn),從11月下半月開始一直略緊的資金面在近幾日神奇“自愈”了。
“11月21日,情況開始好轉,到22日資金面已非常寬松,而23日一早就有大量資金融出,資金面全天寬松,供應過剩,資金利率下行明顯?!币晃唤灰讍T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這在資金利率的運行軌跡上有直觀展現(xiàn)。以銀行間市場債券回購利率為例,自11月15日起,隔夜回購利率DR001步入上行通道,加權均價從2.31%漲至2.60%,但從21日開始轉為下行,到23日跌至2.33%;7天期回購利率DR007則從2.58%上行至最高2.67%,21日后逐漸回到2.57%。
按以往經(jīng)驗,月末因有財政支出形成的“補水”效應,市場資金面通常會經(jīng)歷一個趨松的過程。但財政支出一般集中在月底幾日進行,到11月23日,財政投放資金應該還沒到位或者還不是很多。一個證據(jù)是,上周公開市場業(yè)務交易公告,未提到財政支出,而以往在財政支出較多的時期,公告里通常會提到這一因素。
央行也沒有在公開市場上投放資金。截至11月23日,央行已連續(xù)21個工作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11月初,央行曾開展一次MLF操作,但僅是對到期MLF進行續(xù)做,沒多投放一分錢。將央行逆回購、國庫現(xiàn)金定存等到期考慮在內(nèi),截至23日,11月央行反倒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了2200億元。
央行公開操作未“放水”,財政渠道的“補水”也沒到,資金面卻在11月下旬突然轉松,這確實很神奇,可能別有玄機。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