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私募界傳來一個好消息: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首單電子簽約私募基金產品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會備案成功。而其實早在今年3月,就有私募管理人在妥妥遞私募綜合服務系統上完成了行業(yè)內第一單私募基金電子合同的簽訂,并于3月26日使用此電子合同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會完成了基金產品備案。這意味著,私募界有了一個打擊“蘿卜章”、杜絕“陰陽合同”的利器——電子合同。
據了解,電子簽約不僅能有力“打假”,還能把私募基金從以往反復寄送、多方輪流簽字的繁瑣程序中解放出來,從原來耗時7-10天縮減為使用電子簽約后的40分鐘左右。而且,簽約數據高度高密且不可篡改,假如發(fā)生產品糾紛,還可以把當時各方立下的“證據”擺到臺面上,誰也不能踢皮球、不能抵賴。據了解,監(jiān)管部門今年還把推動私募基金行業(yè)電子簽約方式列為2018年重點工作。
聽起來,電子簽約就像一張“照妖鏡”,甭管什么妖魔鬼怪都得現行??墒沁@個新事物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并不那么順利。多個私募基金機構向記者反映,實際上整個基金產品的認購過程涉及到許多簽字程序,該電子合同只能保障基金產品合同的真實可靠,還有許多環(huán)節(jié)依然需要面簽;此外,私募合同涉及到基金管理人、托管人、投資人以及備案機構,必須要在多方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才能真正推進,這成為目前的主要障礙。
痛點:合同存儲難面簽程序繁瑣
據了解,在中證報價系統電子簽約私募基金產品的產品類型是契約型證券投資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為寧波美港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而在妥妥遞上完成電子簽約的是成都一家投資咨詢公司——成都社潤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事實上,關于私募基金合同的亂象問題,記者從業(yè)內人士方面了解到,協會已在較大程度上避免亂象的發(fā)生,比如要求上傳“雙錄”(錄音、錄像)視頻,即從私募工作人員讀一份雙錄的風險知情給投資者聽,投資者根據情況回答,直至投資者簽風險揭示書和合同內容,把整個過程錄制下來、上傳協會,以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2016年出現過幾單合同亂象,這雖然不經常發(fā)生,但偶爾也會有?!鄙钲谝凰侥蓟鹑耸扛嬖V記者,由于投資者需要簽署的合同太多,很可能并不清楚其中是否夾雜著“抽屜”合同。此外,私募工作人員有可能在私下向投資者保證一定收益率,這種情況是防不住也管不住的。但是電子合同由于在網上留有痕跡,萬一公司有所違紀,則較容易查出。
此外,私募界還一直存在一個痛點,就是私募基金產品合同的保存問題。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在基金業(yè)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為2.41萬家,管理備案的基金產品多達7.48萬支,總規(guī)模高達12.79萬億元。如此龐大的產品數量背后有大量的紙質合同,而按照監(jiān)管要求,基金合同要存儲20年以上,且不說合同印刷、歸檔存儲等綜合成本高企,就如何完好無損的保存也是個問題。
“許多投資人不在當地,我們要反復的寄送,客戶簽字字跡不一樣都不行,還有可能不是客戶本人的簽字,或者簽得不是很規(guī)范要重新簽,特別麻煩。”深圳一私募并購基金負責風控的人士告訴記者。
破題:打破信息不對稱,提升合同可信度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私募基金對電子簽約的需求比較大,市場上也有多家公司提供相關的服務?!白钪匾氖谴蚱菩畔⒉粚ΨQ問題,提升合同的可信度。”妥妥遞科技CEO李中告訴記者,妥妥遞從2016年下半年就開始做電子合同,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在銷售、募集時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凹堎|合同此前出現過一些合同流轉過程中被篡改、甚至冒充簽字、蘿卜章等問題,各方均有風險。”李中說。據其介紹,目前入駐和使用妥妥遞私募綜合服務系統的信托、私募基金和托管人超過100家,上線金融產品超過700只,已簽署電子合同千份,采集近7000個“雙錄”視頻,涉及總交易金額達數百億元人民幣。
國信證券方面書面回復指出,電子合同從四個方面提升了合同簽署過程的有效性:第一,電子簽名后的文件不可修改,一旦被篡改,驗證電子簽章就會提示文件被修改;第二,電子合同均以碎片化方式存儲并進行多地備份,傳輸環(huán)節(jié)加密處理;第三,合同僅經手必要簽署方,防止客戶及交易信息的泄露;第四,數字證書經電子簽署后不可抵賴,具有法律效力。
而作為行業(yè)內首批參與私募電子合同試點的券商,國泰君安資產托管部也表示,私募電子化模式完成產品銷售極具推廣意義。私募電子合同系統將投資者身份認證模塊、銷售適當性模塊、電子合同簽約模塊等銷售環(huán)節(jié)無縫銜接,保證各方的真實意愿表達和產品信息的透明、對稱、真實,讓“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另外,管理人還可以對較高風險的產品選擇“雙錄”功能,通過在線方式,對投資者充分揭示相關風險,增強產品銷售的嚴肅性,進一步提升證據留存能力。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